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胶类中药 > 产业

与野生动物保持“社交距离”

2020-06-15 10:32:20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深入人心。而如何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催生疫情下有关野生动物的反思:人类要学会与野生动物保持“社交距离”。

绝大部分野生动物的体内、体外都携带有一定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一些微生物则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如禽流感、猪流感、登革热等。

野生动物原本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活动基本与人类井水不犯河水,没有大范围的交集。导致野生动物携带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类模糊、侵占了与野生动物生存的边界。因此,人类对野生动物科学理性的态度应该是保持“社交距离”:不接触、不投喂、不干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新冠肺炎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平均每4个月就会出现1种新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中,75%的新发传染病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必须制止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并停止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护人类免受疾病侵害,因为物种的多样性能够抑制病原体的迅速传播。人类砍伐森林及侵占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行为,正在打破自然的安全边际,帮助疾病更频繁地从动物向人类传播。

滥食野味加快濒危野生动物的灭绝,破坏物种多样性,从而打破生态平衡。穿山甲,1750美元;虎骨,10000美元/千克;犀牛角60000美元/千克……全球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每年的成交额高达250亿美元。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数据显示,穿山甲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动物。在中国,穿山甲被看作是奇珍异兽,是一道昂贵的美食,其鳞片还可以用来做中药。而科学家发现,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与SARS、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国内穿山甲的种群数量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下降了90%,甚至更多,这意味着穿山甲距离灭绝仅有一步之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不改变消费行为,遏止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这种杀戮、非法的野生动物交易永远不会停止。与野生动物保持恰当的“社交距离”,必须斩断猎杀、运输、经营、食用等完整利益链条。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等四个品种未被继续收载。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意味着所有穿山甲的活体、死体及制品的国际商业性贸易均被禁止,即国际商业性贸易实行“零配额”。国家将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同时对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处罚也会更加严厉,这对于拯救濒临灭绝的穿山甲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病毒来袭,新冠肺炎疫情绝非最后一场。万物共生,和谐共处,当人类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站在食物链最顶端之时还须存一份敬畏之心。全方位检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共同呵护人与野生动物的命运共同体,与野生动物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或许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最好方式,是现实与文明的价值选择。

(蒋梅)

京ICP备12005009号-7 邮箱:zgspbbd@163.com 联系电话:010-63451530 0531-83171315
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100073
Copyright©cnfoodcol.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