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健康产业

食用菌保健食品需产业化

2020-07-29 09:05:51

近年来,食用菌类保健食品已成为保健食品中最为活跃的研究和产品开发领域之一。以灵芝、茯苓、香菇等为代表的食用菌类原料已成为我国保健食品申报中的常见原料。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系统后台数据库统计发现,自1997年保健食品注册审批开始至今,我国批准注册的食用菌类保健食品已达1900余个,约占批准注册的功能类保健食品的18%,并且选用的原料、保健功能具有较为集中的特点。

目前,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灵芝、茯苓、灵芝孢子粉、香菇、银耳、蛹虫草、猴头菇、姬松茸、木耳、金针菇。其中,灵芝及灵芝孢子粉属于保健食品真菌类原料,茯苓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原料,蛹虫草是原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新原料,其余则是可食用的普通食品。

冬虫夏草由于资源稀缺,在保健食品原料管理中较为特殊。2001年原卫生部允许以冬虫夏草的无性型真菌,如人工培养的蝙蝠蛾拟青霉菌粉、蝙蝠蛾被毛孢菌粉用于保健食品;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旨在推动高端科技含量保健食品的研发,研究建立珍稀原料用于保健食品的有效监管办法。目前,已有数个获批试点企业开始了此类产品的申报。

批准注册的食用菌类保健食品所声称的保健功能常见的主要有: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辅助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减肥、抗辐射、辅助降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通便、保护胃粘膜、促进消化)等,涉及目前公布的27项保健功能声称中的绝大部分。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较为成熟,但产后加工起步较晚,仍以初加工技术为主。未来,食用菌深加工应以高附加值的健康产品和生物制药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深入研究食用菌中功能因子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以及食用菌在储藏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

首先,根据食用菌中不同功能因子的特性,选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以确保其稳定存在。同时,在选择工艺时要尽可能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使其含有一定的营养素。另外,在选用加工工艺时,还应考虑采用特定的工艺来掩盖食用菌的异味,以改善食用菌保健食品的风味与口感。

其次,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的开发,在原料选择和产品形态上应尽可能向多样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许多企业在立项时过分热衷于追求热门产品,以致于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和市场开拓。因此企业立项时应重视食用菌类保健食品市场调研,避免商品类型的过度集中。

第三,加强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在当今全球大力提倡保健食品开发的形势下,使食用菌市场与国际接轨,还应加强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深入研究食用菌加工新技术。应尽快以高新技术武装食用菌加工业,促进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充分运用微波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真空油炸技术、超细粉体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迅速提高食用菌加工业水平;开发食用菌生产的新原料、新配方,进行食用菌废弃培养料的综合利用研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加强食用菌品种的选育,珍稀食用菌的驯化和开发。

(来源:食品功能圈)

京ICP备12005009号-7 邮箱:zgspbbd@163.com 联系电话:010-63451530 0531-83171315
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100073
Copyright©cnfoodcol.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