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新闻中心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产值突破1万亿元 知识产权成脱贫致富"金钥匙"

2020-11-30 14:11:45

本报记者 罗晨

  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召开发布会,介绍我国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关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通过“提能力、建机制、育品牌”三大举措,继续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信息、制度、产业

知识产权扶贫优势凸显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等独特优势,探索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融合、共发展的有效路径。

  信息优势助推专利技术强农。通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的5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其中,陕西、新疆等地的TISC中心为当地贫困地区解决了农产品种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产业升级。同时,还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通过“专利信息对接精准扶贫”等项目,在山西、宁夏等地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专利信息服务,解决难点问题,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截止到今年10月,已经在全国设立了51家TISC中心,涵盖地方专利信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制度优势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结合农业产业的特点,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切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产业优势助力定点帮扶区县脱贫摘帽。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来进行智力帮扶,助推产业发展,在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礼两地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贫困户”等产销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以“造血式”扶贫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崇礼、桑植已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双双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品牌、质量、效益

地理标志打造精准扶贫“世界样本”

  “据统计,在目前已经全部脱贫摘帽的832个贫困县中,超过6成的地方都拥有地理标志。”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介绍,地理标志是承载着特定区域的公共利益,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应该说是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富农兴农的长远之计。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以促进工程为抓手,通过上下联动、挖掘特色优势、加速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建设、强化利益连接、加强服务培训等措施,形成地理标志扶贫政策合力,加强地理标志产业规划引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例如,四川平昌把种植纳入县域旅游景区规划,打造一个景区一个产业,引导贫困户利用青花椒产业、旅游园区等乡村旅游景点;宁夏的“盐池滩羊”出台产品品牌战略指南,加强从屠宰加工、销售全流程的质量管控,广泛运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全方位开展品牌宣传;广西融安通过发展“合作社+产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电商”等模式,带动全县44.1%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融安金桔”3.5万亩,初步实现“万亩金桔助脱贫”的目标;安徽六安霍山县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66.9亿元,其中“六安瓜片”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以后,每斤的价格从原来的80元涨到140元,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湖南桑植还通过“两片叶子”——白茶和粽叶,打造出了质量高、发展快、模式好的“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世界样本”。“在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引领和带动下,桑植茶叶、粽叶等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湖南省桑植县县长赵云海介绍,2014年,桑植县贫困发生率高达28.28%;2019年,“桑植白茶”茶园面积发展到7.9万亩,大小茶叶加工企业4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拥有“桑植白茶”“西莲云雾”“三鹤园”等多个品牌,产值达2.28亿元;桑植粽叶种植面积近2万亩,产值超过2.2亿元,年销售冷冻粽叶13亿片,干粽叶3000吨,冷冻粽叶的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70%,干粽叶占全国市场的20%。“全县现有4万农民采植粽叶,至少带动了1.2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赵云海说,“两片叶子”总产值达4.5亿元。

  据了解,2019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省藏区等贫困地区开展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逾210亿元,相关产品加工、商业物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从业贫困人口超过60万人。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85个,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935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企业9224家,建设24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涵盖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三区三州”。“据统计,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产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精准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雷筱云介绍,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通过“提能力、建机制、育品牌”三大举措,继续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具体来说,将开展地理标志专项培训,总结推广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案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引导从特色优势中挖掘地理标志产业潜力,构建地理标志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监督链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证产品质量;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品牌,也倡导不同地区结合资源特色优势,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地理标志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倍增的裂变效应。

  “多年来,知识产权助力精准扶贫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知识产权不仅能在工业领域、大城市、工业品牌中发挥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壮大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甘绍宁表示,贫困地区往往是好山好水、老百姓勤劳朴实,但是少资源、少技术、少资金、少人才,更缺少市场。通过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牌,在这个品牌背后有质量标准控制,就能够通过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真正地让扶贫产业能够“通过市场经济这道关,迈过这个坎儿”。“所以,在知识产权扶贫方面,我们感到大有作为,特别是在精准扶贫方面,探索做好知识产权的运用很有参考价值。”甘绍宁介绍,今年9月,中国和欧盟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协定》。根据协定,中欧将分两批对双方各275件地理标志产品实行互认互保,第一批“100+100”清单在协定生效日实施,第二批“175+175”清单将在未来四年分批实施,其中有一批来自中国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也被纳入互认互保清单,比如,苍溪猕猴桃、静宁苹果、房县黑木耳、安化黑茶、惠水黑糯米酒、麻城福白菊等。“可以预期,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将会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京ICP备12005009号-7 邮箱:zgspbbd@163.com 联系电话:010-63451530 0531-83171315
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100073
Copyright©cnfoodcol.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