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深度

滋补产品市场火爆不能占了保健食品的山头

2021-08-24 14:31:05

入秋进补,上山打虎,当前,又将进入滋补产品销售的旺季,嚼上几片阿胶糕,含上两片西洋参,喝个燕窝下午茶,泡上一杯枸杞水,熬上一碗海参小米粥。这些滋补养生行为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时尚亮点。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在特殊时期后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信任度明显提高。中医药在抗疫中“走红”,中药调理、传统滋补营养品等中式养身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追捧。与此同时,一个误区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把滋补产品当成保健食品。不仅一些消费者这样认为,而且一些专业人士在宣传时也把滋补产品和保健食品混为一谈。滋补产品占了保健食品的山头,必然会伤害产业,误导消费。

众所周知,保健食品和滋补产品有着本质不同,前者是专属的法规的定义,后者是泛指的描述的概念,前者属于特殊食品需要经过注册或备案管理,后者属于普通食品或药材,没有准入门槛;前者的保健作用有功能规定,后者的健康价值是传承公知;前者的配方基础是营养干预,后者的存在加持是中医养生;前者可以用后者为原料,后者不能用前者的功能声称。由此,滋补品和保健食品可以有原料上的交集,但是在产品上绝对是两回事。

由此可见,如果把滋补产品和保健食品混在一起说,就会出现滋补产品粘上了保健食品的功能,保健食品染上了滋补产品的药性,无疑给了本来就容易出现违法宣传的保健市场,又增添了新的困扰。那些有意把保健食品和滋补产品混着说的人,就可借浑水之机不当牟利。而作为监管部门,如果没有搞清保健食品和滋补产品的区别,也会错认市场,监管失准。

小康社会孕育了健康产业的繁荣,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滋补产品都有利好的场景。相对于滋补产品,保健食品功能具有“蓝帽子”背书,指向明确,服用计量和适用人群清晰,锁定特定人群,相对于保健食品,滋补产品无需消费教育,健康作用宽容度大,宣传空间广,受众人群多。所以,只要把握好产品的特征,保健食品和滋补产品都有精彩的营销。靓丽的市场。

要想让保健食品和滋补产品都讲好自己的故事,行业就要有一个底线,那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千万别把保健食品当成万能贴式的口头禅,保健食品的标签只能贴在货真价实的保健食品身上。而作为滋补产品,本身就接着地气,带着传承,不强调功能,照样有自己的身价。

2018年10月21 日全国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指出,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宣传报道和监管执法过程中,首先应依法辨别产品属性,清晰界定产品是食品还是用品,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还是有毒有害食品,报道、文件和文书中应根据产品的实际属性,依法规范表述产品名称,不能一概笼统表述为“保健品”,造成事实不清、监管错位和信息误导。这个文件划清了保健食品和保健品的界限,而今,面对作为近亲的滋补产品市场的风生水起,保健食品行业也应该心知肚明,精准对位。


京ICP备12005009号-7 邮箱:zgspbbd@163.com 联系电话:010-63451530 0531-83171315
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100073
Copyright©cnfoodcol.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