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产经

经济恢复性增长 少不了新型消费这驾“马车”

2020-09-28 12:03:38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消费因疫情受到较大冲击,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撑了新型消费逆势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要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更大释放内需,增强经济恢复性增长动力。

经济恢复性增长少不了新型消费这驾“马车”。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显好转,文化、休闲娱乐、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旺盛,服务消费的回补空间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5个方面措施覆盖面很广,不仅涉及新零售、线上医疗、线上教育、5G、物联网等,还提到了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等,一批新兴行业将迎来新的政策机遇。同时,增加居民收入、强化灵活就业劳动保障、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都对刺激新型消费有重要作用。

打通堵点释放新型消费潜力。产品质量的供需不匹配,“堵”住居民消费需求。当前国内市场面临发展瓶颈,无法有效对接居民消费过程中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物质和文化服务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堵”住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要以匠心服务打通供给堵点,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首先,顺应市场需求,开拓服务领域。其次,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新形势,挖掘绿色消费、共享消费、中高端消费、定制化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填补服务领域市场的空白,使居民“想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消费“引擎”带动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对接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消费产品质量的提升是保证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关键。

与此同时,需要“软”“硬”两手抓。一方面,在基础设施的“硬件”上做“实”。当前发力新基建,已有多个省份推出了重点项目,除了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领域项目,5G通信网络建设、物流体系升级改造建设等新基建项目已经成为今年的投资重点。另一方面,在政策出台的“软件”上做“硬”。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公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商务部等部委主办的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北京时尚消费月在北京启动等,两手发力,携手共进,都是为新型消费铺路架桥,打通经济增长的堵点。

扩容提质激发新型消费活力。新型消费,扩容是关键。新型消费并不是疫情影响下的“昙花一现”,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布局多渠道销售,让这个“新”有更深的涵义。随着大数据、AI甚至5G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着传统的消费方式。以“互联网+生活服务”为代表的新模式正与传统领域加速融合,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网络约车、在线医疗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个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经济发展扩展了新空间。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零售创新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市场,更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充分挖掘并满足了消费需求。无论是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互联网零售新模式,还是智能门店、即时配送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创新,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零售企业长期积累的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能力。

创新求变增强新型消费带动力。疫情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变,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经营和消费模式。不少企业主动拥抱变化,在产品结构、销售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尝试和创新。今年“火”起来的直播带货受到市场的热捧,成为引领新型消费发展的新潮流。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商直播市场规模达4513亿元。今年4月28—5月10日,由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与中消协共同组织指导举办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总销售额达1825.1亿元。电商消费大数据、网络新品牌、智能新产品,引领产业新发展,促进供需“双升级”。共享工厂、柔性定制、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全方位、全流程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展商业边界和消费场景的宽度等创新举措,商家想方设法把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的移动终端,创新求变增强了新型消费的带动能力。同时,为推动层出不穷的零售创新,打造并夯实新型零售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需要一整套保证高质量产品供应、高品质零售服务、便捷可靠交易履约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强大的零售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型消费和零售创新的基石。

消费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打通堵点释放潜力、扩容提质激发活力、创新求变增强带动力,只有紧紧抓住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这一突出矛盾,释放消费政策“红利”,抓住市场消费“钱景”,促使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让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为经济恢复性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本报评论员 刘彤)

京ICP备12005009号-7 邮箱:zgspbbd@163.com 联系电话:010-63451530 0531-83171315
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100073
Copyright©cnfoodcol.org All Rights Reserved